二、湿地性能
所谓轮胎的湿地性能,其实就是当车辆驶过湿滑路面时,轮胎能对车辆的操控、刹车、加速起到多少帮助作用。而评判湿地性能的好坏往往都是以湿地刹车距离来判定的,即湿地刹车距离越短,表示这款轮胎的湿地性能越优异。在现如今,缩短湿地刹车距离对轮胎厂商来说犹如总冠军戒指对篮球球员那般重要。
要缩短湿地刹车距离,首先要攻克的难题就是“水滑效应”。
“水滑效应”是指当车辆行驶于湿滑路段时,地面与轮胎之间会形成一层水膜,此时轮胎与地面会被水膜隔开,导致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弱,进而失去抓地力,使车辆在路面滑行。此时车辆基本不受到驾驶员掌控,全部依靠惯性与外界作用力来“运动”,在出现“水滑效应时”,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所起到的作用也会减弱,轻则会使车辆打滑,重则会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水滑效应的产生,一方面与轮胎的湿地性能有关,另一方则取决于车速、车身载重等情况。这也就是为何一到雨天所有人都要减速慢行的原因。
为了提升轮胎的湿地性能,轮胎的排水沟肩负着重任,而几乎所有民用车领域的轮胎在主排水沟的设计上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根据轮胎的侧重点不同,对主排水沟的深度、宽度、条数进行调整。
众所周知一条轮胎的花纹除了排水沟以外还会分布着密集的沟槽,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横向花纹”,无论它们被设计成何种样式,它们的作用基本都是划破水膜,并辅助主排水沟来快速排水。
轮胎配方也会影响湿地性能,在韩泰轮胎的Kontrol技术中,就通过向橡胶中混入大量具有憎水特性的硅元素来缩短湿地刹车距离。
除了这些常规技术,也有些厂家开始进行大胆尝试,马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UltraContact UC6轮胎的胎面上,马牌设计了一个名为“高速导流槽”的装置。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