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春节前后,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因为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土豪式”砸钱支援——嘀嘀共补贴超过14亿,快的亦在数亿元——成为移动互联网最耀眼的明星。
在几个月前,嘀嘀、快的两家还曾铆足劲把补贴金额顶上了十多块钱。经历过几轮降补,昨天下午,快的打车宣布,将于今日暂停乘客端的现金奖励;1分钟后,嘀嘀打车也发布了停补的消息。就此,持续五个多月的打车“补贴战”告一段落。不过司机端补贴仍将继续。
宣布停止补贴其实在意料中。近期,交战双方已经选择用“辉煌”的数字宣告这场战役的谢幕。2014年3月,嘀嘀打车宣布用户数正式突破1亿,覆盖全国178个城市,日均订单522万;4月,快的打车公布第一季度成绩单,显示覆盖城市已达261个,日订单量超过623万。至于现阶段两家在打车APP领域市场份额,嘀嘀、快的均称自家产品份额过半。
不补贴乘客,乘客也是愿意用打车软件的。毕竟可以掐着点出门,不用因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打到车而提前下楼了。这大大节约了时间,还能避免一群人抢车,为什么不用?因此这补贴是在做广告和争夺客户。根据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数据推测,双方的这场肉搏战各自换来了超亿用户,更换来了两大打车软件企业地位的确立。目的达到,当然要尽快停下来。
没有了补贴,用软件打车的数量当然要减少,这是需求定律在起作用。补贴,是人为扭曲打车价格,让其便宜,打车数量当然增加。取消补贴,等于打车的价格回升了,需求量当然要减少。这不过是回归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人们决不会把手机上的打车软件卸掉的。
困难是,乘客愿意用,司机要愿意接单才行。在那些活饱满的大城市,为了避免空驶,可能司机宁愿在路上跑着接活,也不愿意接打车软件的单,除非恰好在叫车人的附近;而且要打车人要去的地方不堵车,路程还不能太近,毕竟使用打车软件司机可以方便地拒载挑选乘客。所以,司机使不使用是软件能被继续使用的关键。继续补贴司机无疑是正确的策略。
慢慢的,大家会习惯于用软件预约车,而不在路上打车,最终对于司机的补贴也会取消。
现金补贴结束,后续肯定会不定期推出如优惠券、积分券、奖励金等各种形式的优惠活动。在停补后,打车软件会在产品、服务层面加强,解决包括宕机、重复扣取车费、客服电话忙线、支付到账迟缓等受到诟病的问题,以及各自探索适合的商业化模式。双方的缠斗还远远没有到达终点。在后补贴时代,如何利用平台所吸附的客户来做文章,将成为新话题。
打车软件再次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与各种传统产业嫁接将产生新的商业机会。这是又一个了不起的创新。乘客节约时间,可是并不需要为此直接付费。传统产业使用这个平台当然要付费,但因为这个平台人数众多,节约了企业寻找消费者的费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但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这就是打车软件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的原因所在。
打车软件可能成为一个广泛的产品和劳务的定价、交易平台,改变众多业态。打车软件会改变治霾治堵思路。打车软件因为出租车而起,最终又很可能彻底改变出租车业的业态。
试问:在没有嘀嘀、快的这样的打车软件之前,该不该允许私家车载客营运?要不要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管制?我的回答:不该允许私家车载客营运,要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管制。
道理是这样的:假如我们允许车辆随行就市议价载客的话,那么在主要干道就会堵得一塌糊涂。避免的办法,是载客营运的车辆统统按照一个既定的价格载客营运。管制了价格,车主便可能因为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而遭受损失,当然应该对其做些补偿。所以进入数量上就有必要做管制。这样,就必须禁止私家车以盈利为目的顺便拉人载客。这个逻辑对吗?对。因为小城镇、大城市的郊区,出租车就随行就市议价载客,我们并不对此加以约束限制。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嘀嘀、快的这样的打车软件,我们可以不把车停下来在大街上议价,而是可以通过软件平台议好了价,再出车。现在,应该鼓励一切车辆载客营运。如是,我保街上运行的车会大幅减少,霾、堵必改善。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霾、堵治不了,那是自找的。信不信由你,由于打车软件的诞生,现有的出租车行业有朝一日定会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