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线讯:因盲目扩张、随意增加生产平台,生硬创造新品牌,既在管理运营中屡犯错误,又在资本市场迟迟无法突破,奇瑞近四年来的止步不前,却无人站出来为此负责。
尹同跃不是王传福,即便在4月份“一个奇瑞”战略发布会上,尹同跃仍欲语还休,“回归一个奇瑞”?——瑞麒和威麟何去何从,体系梳理和架构又将怎样,对于这些疑问,尹同跃始终没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需要时间”成为委婉致歉的托词后,更会留下前路慢慢的疑云。
9000员工阵痛 何去何从
近日,多家媒体纷纷披露了奇瑞改革两年来“裁员”的消息,经历这次改革,奇瑞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从此前的3.3万人缩减到了2.4万人。9千员工在为改革献上墓志铭的同时,也不禁引发思考:一砍就灵,一裁就好么?
据了解,正是因为当初盲目扩张的恶果,“多生孩子打群架”的简单思维带动,奇瑞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组织环节,权责不清,人员冗浮,成为此次苦果的前缘。
而早在2011年,奇瑞裁员调整的部分细节就被公开,据称计划裁员20%,到2012年6月前达到10%,8月前达到15%。
在奇瑞大品牌下的回归中,公司将重新划分4条产品线,并且由目前20余款产品逐步精减到11-12款产品,而其他不在4条产品线内的车型都将停产。
正因为这样,9000员工成为了本次改革中的牺牲品。以便于未来重新确立A系列、风云系列、QQ系列和瑞虎系列这4条产品线。
此举多少被外界视为“英雄断臂”,但两年下来却发现:奇瑞无论在集团竞争、还是局部细分市场的开拓中,迟迟难以翻身。这也成为对9000员工裁撤,是否对改革发挥作用的质疑。
顶层设计凸显“三个和尚”尴尬
就在“回归一个奇瑞”战略发布前两天,4月13日早上,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兆瑞在其个人微博,发布了一条耐人寻味的信息:“《朋友》情真意切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随后在公司内部开始流传郑兆瑞即将离开奇瑞的消息,新的去向有可能是北汽。
而在一个月前,郑兆瑞刚刚晋升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如果消息属实,则奇瑞销售公司将是不到3年时间内的第6次主要负责人的人事调整。
在随后的战略发布会上,尹同跃出面表示:郑兆瑞将分管奇瑞海外工作,对于一个正直壮年的少帅,此种的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按照尹总的说法,周必仁、郑兆瑞和黄华琼将组成未来的销售公司的框架。周总统筹,郑兆瑞执鞭海外,而黄华琼将接替郑此前的工作。
对此,有评论员直指其中的要害:称有史以来最豪华的“三驾马车”或许将上演“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窘境。
“奇瑞销售公司由周必仁、黄华琼和郑兆瑞刚组成的三驾马车,本应三箭齐发,但从郑兆瑞的离开来看,却是三驾车驶向了三个方向”,陷入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这次郑兆瑞的职位变动,又要拉开奇瑞销售公司人事大调整的序幕。
如果算上此前的几次人员变动,包括马德骥在内等相关领导,奇瑞在销售环节上的压力,已迫使统筹领导3年内6次易主,再次凸显了奇瑞内部矛盾和结构混乱的外化。
尹同跃的暧昧认错 说与谁听
在奇瑞近几年的发展窘迫背后,很多声音也把矛头指向尹同跃:正是缺乏一个至上而下的负责任的道歉和公开认错,上行下效的不置可否导致改革缺乏持续力。
但奇瑞不是比亚迪,尹同跃也不是王传福。后者可以直接说出“我错了”,并快速扭转局势,而尹同跃却不能。一方面,奇瑞既不是一汽、东风等央企梯队,也不是吉利、比亚迪这样的民企领军,作为芜湖市国资委主管的地方国企,话语权有待考量;另一方面,尹同跃个人也背负相应的压力,当初奇瑞被称为“红色商贾”,核心是商人,形式有“官帽”,尹总的帅位也会遭遇迁徙的压力。
即便在战略发布会上,尹同跃仍然选择强调“回归一个奇瑞”,既然是回归,当初繁冗的事业部和多余的产品,也将成为历史,但却不会听到他对“裁撤事业部”的直接回应。“需要时间消化”,注定成为他无奈的选择。
回头来看,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尹同跃一直主张“多生孩子打群架”的策略,这也使得奇瑞的车型品牌及产品线急剧扩张。在最疯狂的时候,奇瑞旗下四大品牌(瑞麒、威麟、开瑞和奇瑞)曾一度拥有超过30款在售车型。销售体系层面,除奇瑞销售公司之外,还有麒麟销售公司(负责瑞麒、威麟销售)、旗云汽车销售公司等。架构和规划远远超出理性发展的需要,胜利冲昏了一切。
当然,奇瑞选择在这个时候收缩,无奈的背后也是必经的阶段,但如果说,奇瑞砍掉几个在市场上差强人意的品牌就等同于单品牌必胜的话,如果扩张停止就等同于资源集中的话,如果裁撤和消化9000员工就等同于轻装上阵的话,回归“一个奇瑞”战略调整,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