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线讯: 近几年,起亚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2010-2012年的全球销量分别为209万辆,248万辆、271万辆。其成功很大程度上被归结为设计的突围。2012年12月29日,现代集团任命公司设计总监兼执行副总裁彼得·希瑞尔为新任总裁,其是起亚有史以来首位外籍总裁,也是首位设计总裁。
起亚的设计突围,在国内引起不少反响,近一两年,不少车企加大外籍设计人才的引入进度。2013年初,奇瑞将保时捷设计师HakanSaracoglu,聘请到位于上海的设计中心,负责督导旗下车型设计,以改善其车型样式。2012年,北汽聘请了法拉利品牌设计师莱昂纳多,吉利聘请了前沃尔沃汽车首席设计师彼得霍波利,长城聘请了前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师Andreas。投入最大的莫过于奇瑞与以色列投资机构量子合资的观致汽车,几乎是不惜血本把希望寄托于依靠全新设计的突围上。
与国内部分车企交流时,能明显感觉到它们渴望借设计突围,带动汽车销量增长的愿望,就像前几年渴望技术突围一样。越来越多的国际优秀设计人才,加盟中国本土车企,固然值得庆幸。但起亚的成功,有其特殊性,除设计提升外,也包括技术、销售、服务,甚至是定位与品牌建设等,而这一切更多的属于幕后工作,不易被察觉。直观的设计改变,则赫然在目,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将更多贡献误以为设计的提升,也是在所难免。细细琢磨,其实起亚近几年的技术突围、理念突围、服务突围、品牌突围等,更具含金量。
起亚的成功突围,值得中国车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即便是设计,中国车企要学习的,也不仅仅是引进优秀人才而已。诸如起亚敢于任命设计师为总裁的魄力,对设计师的无比尊敬和信任,以及不断完善自身设计师培训体系等,都非常值得中国车企学习。2006年9月,彼得·希瑞尔加盟起亚后,很快就全面监管了起亚在德国法兰克福、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以及韩国南阳的旗舰设计中心,负责起亚在全球的设计研究工作。
与国际车企相比,我们不仅没有设计师总裁,而且中国汽车设计师在企业的地位极其卑微。前几年有媒体人士打趣,采访某国内汽车设计师,在其夸夸其谈之时,突然老总进来了,瞬间三缄其口,在老总面前一副惟命是从的样子。近几年中国设计师的地位稍微有点提高,诸如之前从上汽跳槽去长安的马征鲲,可以直接向长安董事长徐留平汇报。但领导人的一时恩宠,难以保障设计师队伍的稳定发展,马征鲲后来也离开了长安,目前转战至吉利集团。
彼得·希瑞尔固然优秀,但如果起亚自身没有培养大量基础性设计人才的能力,相信彼得·希瑞尔再怎么有能耐,也是孤掌难鸣。而这恰恰是让笔者对中国车企最担心的,中国车企不乏花重金引进优秀国际设计师的魄力,但缺乏对设计师的制度性关爱,缺乏对设计师独立人格充分尊重的企业文化,以及普遍性缺乏对设计师系统性的培训体系。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优秀人才来了,但没优秀多久,就走了。
起亚非常值得中国本土车企学习,其在国际社会扮演的角色,就像中国本土车企在中国车市扮演的角色。除设计突围外,其背后的故事,更值得中国车企细嚼慢咽,小到对设计师的制度关怀、企业氛围、基础培训等,大到对企业技术、研发、设计、服务、品牌、市场等的体系规划。
目前,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已初步建立自己的研发、设计体系,除继续引进国际优秀设计人才外,相信我们还有更棘手的事情需要去完善,其中的很多不是引进几位优秀国际设计师就能替我们完成的。记得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豪言壮语:在技术、设计等领域,全球排名前十的专家,长城都要有一位,那笔者倒挺关心,你长城汽车自身的技术、设计等体系竞争力,在全球排名第几?不是说你有排名前十的研发人员,你就有排名前十的研发实力。而是你有排名前十的研发实力,你才能真正拥有排名前十的研发人才。
中国本土车企,需要创业的激情,需要引进大量人才;也需要守业的素质,需要留住并提升大量人才。目前的中国本土车企,不进则退,守字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