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线讯: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内燃机的发明,让汽车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现如今汽车已经随处可见,有供人出行的小轿车,也有体量巨大的大货车。作为生活必须的交通工具,现在汽车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普通人也能触手可及。
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民国时期,可不是这样。
毕竟第一辆进入国内的汽车,还是在1902年的上海市。数据显示,到了1912年,10年过去了当时的上海也不过才1400多辆汽车,这可是件“昂贵的玩具”。
上世纪20年代,我们国内的汽车全部是进口车,物以稀为贵,汽车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比如在上海售卖的福特小汽车,价格就达到2700块袁大头,要知道当时上海的一个拉黄包车的,一年的收入也不过100个大洋,可见当时的汽车跟普通人完全没关系。
更关键的是,当时想要给汽车加油,那简直是在烧钱。当时不但汽车全部需要进口,连石油也是大部分都要进口的,这也就是“洋油”的由来。
在30年代,想要给汽车加一升汽油需要四五毛钱,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十块。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汽油成为了管制商品,民间的小汽车干脆不烧油,用酒精替代。在一些大城市的公共汽车,甚至还会烧木炭,似乎又回到了蒸汽时代。
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十分丰富,有许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供我们选择和购买,汽车也是一样。这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十分来之不易。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