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线 评测]
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我们身边不少熟悉的东西都被贴上了“不环保”的标签——燃油车、快餐盒、塑料袋。
但本期双车对比的主角很环保——一台奥迪和一台奔驰——纯电动的那种。
之所以选择它俩作为本期的主角,除了长得比较帅之外,还因为这俩车马路上保有量很少,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两台稀有车的驾驶感受。
如你所见,这两台车,一个头顶四个圈,一个手拿三叉戟,都是响当当的豪华品牌。
价格自然也便宜不了——奥迪 e-tron补贴后售价69.28万-80.08万元;奔驰 EQC稍微便宜点儿, 入门级车型56.38万元。
无论是在它们的老家德国,还是中国,肯花钱把这俩车领回家的,一定是“全村の希望”。
可如果你把两辆车丐版的补贴后售价加在一块,会发现这个数字刚刚好能把丐版保时捷 Panamera插混开回家。
See?档次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同样是跑车,把保时捷911和MG TF放在一块,不用我说,你自己都会觉得膈应。
e-tron和EQC也是一样,接触的时间越长,我越觉得把这两款放在一起对比是罪过,因为这两款车的侧重点压根不一致。
左边这台白色奥迪 e-tron重点描绘的,是触手可及的科技感;而一坐进右边这台黑色奔驰 EQC,你就明白它首先是辆奔驰,其次才是辆电动车。
在所有的电动车里,让我一见钟情的车型并不多。很遗憾,奥迪 e-tron就属于无法打动我的那一类。
在目之所及的奥迪车型里,它实在是太“平凡”了,甚至让我感觉有些贫瘠——你可以说它半封闭半开放的进气格栅很有家族气息,也可以说它贯穿式的尾灯很有辨识度。
甚至可以在橙色的卡钳上做做文章,但这些都不足以让e-tron在千万款电动车中跳出来。
一言以蔽之,奥迪 e-tron没能卸下家族式风格的沉重包袱。
不过“平凡”之余,奥迪也为e-tron设计了一些可以炫技的地方,比如这个电动开合的充电盖。打开后你还会发现奥迪精心附赠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奔驰 EQC也是一样。
它也太“平凡”了,就像黑色的车漆一样默默无闻,要不是低速警示音和绿色新能源车牌,你怎么着也想不到这竟然是一辆纯电动版的奔驰。
新意,在EQC上极度匮乏。
究其原因,我想奔驰大概是把这股子劲头放在搞怪上了,就像这个被设计在右后侧保险杠上的慢充接口一样。
这种设计有两个很直接的坏处:首先用起来很不顺手,目前还没发现有类似设计的车型;其次直接提升了维修成本,想想就知道,本来只需要换一个后杠就能解决的小事故,现在或许需要更换更多的配件了。
实在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但一旦坐进EQC,你就明白这56.38万元花得或许有些道理,这套内饰设计实在太豪华、太让人赏心悦目了。
为什么EQC能做到而其他车企做不到呢?
很简单,大多数车企习惯于堆砌功能。这需要一个出风口就放一个出风口,需要一个中控屏就放一个中控屏,需要一个储物格就挖出一个储物格。
根据功能需求搭出框架后,剩下的就交给内饰设计师擦屁股。
既然是擦屁股,就很难有艺术上的追求,顶多在用料、配色上找补回来一些,就像下图这样。
EQC的内饰明显不是这种套路——它的整体感更好,双屏浑然一体,一键启动镶嵌在空调面板上,既不影响中控台的造型,又通过材质的质感、色彩的对立、曲面与直面的融合去强调个性。
就连储物格,也会选择用盖板装饰起来。
就连没有功能区分布的角落,都能做到过渡自然、线条优美。
我甚至不需要告诉你EQC究竟卖多少人民币,你一坐EQC就能明白它价值不菲。
e-tron则走了另一条路线——将科技感做到极致。
这当然不只是把按键区改成触摸屏那么简单,而是在功能性、交互性、艺术性三个方面都做出了让人仿佛置身科幻电影的尝试。
功能性方面,e-tron搭载了为纯电动版车型定制的全新虚拟座舱系统,载体就是这块12.3英寸、超高分辨率的异形全液晶显示屏。
全液晶仪表盘共有四种显示模式:常规仪表、娱乐界面、信息界面和如图所示的导航界面,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界面。
切换起来非常简单,按下“view”键即可。
可惜,受限于国内法规,非常炫酷的虚拟后视镜技术未能如愿以偿出现在国产版车型中。
交互性方面,e-tron最大的惊喜是搭载了全新的MMI系统,也就是把原来的一块中控屏做成了两块.
上面负责娱乐,下面负责功能,并通过深色UI和黑色烤漆面板将二者融为一体。
你看,奥迪也很强调整体性,只不过这种整体性更严肃、更讲规律。
如此一来,你自然就不会纠结屏幕的黑边问题——因为压根看不出来。
看到这儿,你也许会笑:不就是把原来的按键做成屏幕了吗?有什么难的?
的确,做块屏不难,国内不少厂家已经照着葫芦画瓢,学了个大概其了,这就有一个例子,不过使用感受让人一言难尽……
奥迪不一样,科技感的提升是不能以牺牲盲操的代价的。
为此,e-tron搭载的MMI系统采用了触摸式震动反馈设计,每次按压都会报以“咔哒”声,配合精准的触摸体验和高素质的屏幕显示,盲操不再是触屏时代里遥不可及的梦。
艺术性方面,我想给着重给e-tron的换挡杆一个好评。
宽大的真皮掌托提供了饱满的抓握感,而想换挡的话,你需要按箭头方向前后推动由一整块铝合金切削而成的换挡杆。
从视觉上,这足以作为一件艺术品登堂入室;从触觉上,真皮和铝合金的组合让人欲罢不能。
我甚至有把这块铝疙瘩拆下来带回家的冲动。
内饰是每个人接触每辆车时间最长的东西,我真希望咱们的自主品牌能从EQC和e-tron身上学到点儿什么。
在零下近10℃的北京,车轮联合易车对EQC和e-tron进行了一次针对冬季使用场景的续航、充电测试。
两台车都从满电跑到彻底趴窝不动,再测试了热车时的充电速度。
经过高速+市区的折磨,EQC一共跑了257km
e-tron行驶里程336.6km
冬天纯电动车续航不利,是因为温度对锂电池放电特性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以下数据仅能说明两款车型冬季时的续航表现,其他温度条件下咱们等天气转暖后再补上。
从数据上,咱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
奥迪 e-tron优势显著。无论是实测续航,还是实测充电速度,e-tron都大幅度领先EQC。
毕竟95度电,这个数字放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难找到对手——蔚来、特斯拉和广汽新能源除外。
此外,两款车充电速度都不快,即便快如e-tron,充电峰值功率也不过50kW左右,加之电池组都不小。
充电时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1%的间隔都非常漫长。
NIO 20kW(380V三相电)的家用直流就很值得学习
换言之,要想有更好的充电体验,我们势必要选择更省时省力的解决方案:要么效仿特斯拉搞SuperCharger,要么学学蔚来搞换电站,要么推出功率更高的三相电家充桩。
从这点上看,e-tron和EQC,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奥迪 e-tron给人感觉非常笨重,无论是方向盘反馈,还是底盘动作,无论tip-in,还是tip-out,e-tron都显得非常挣扎。
开在路上,忽忽悠悠的底盘调教让人很没信心,刹停时车身不稳定的前后摆动也让人心生疑惑——这真的是一辆奥迪吗?
关键是,它没怠速,方向盘又异常沉重,原地挪车都十分吃力。
积极的一面也有,奥迪e-tron的续航能力十分强劲,在寒冷的北方冬季,满电状态下e-tron能跑出336.6km的真实续航里程。
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恶劣的外部温度条件了。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天气回暖,e-tron的续航能力将非常恐怖。
奔驰 EQC的底盘标定比奥迪 e-tron要强很多,提速有力、并线沉稳,滤震隔音和普通的奔驰(非AMG车型)并无二致。
唯一有些区别的,是EQC前避震器调教偏软,在刹停时支撑性不够,点头现象比较严重。
就产品力而言,EQC和e-tron各有胜负。
EQC驾驶感受更好,豪华氛围更到位,但腿儿短;e-tron续航能力强,科技感领先一个时代,但驾驶感受欠佳。
谁更适合拯救地球呢?
我可能会更偏向于奥迪 e-tron一些, 95kWh的电池组会带给我更多的信心,更多的劲头去品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