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线讯:农历大年初二,阿尔泰山上的蒙古族图瓦人和山下的汉族人都在忙着走亲访友。家住山下的刘炎华却与同伴们留在了不上不下的半山腰。
半山腰有山区难得一见的开阔地,在这里建起的一栋白色平房是刘炎华与5名同伴的宿舍。白房子门前停着一辆白色的皮卡车,不远处是彩钢板搭起的巨型车库——一台13吨的扫雪机与一台17吨大铲车的家。
刘炎华是喀纳斯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道路保障部的员工。他所在部门的任务是保障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到喀纳斯景区禾木村90公里山路在长达7个月的冬季都能通车。
禾木村,号称“中国最美雪乡”。雪乡虽美,通往雪乡的道路却异常艰辛。当地人介绍,十多年前,图瓦人若想冬季进出大山,需搭乘马拉雪橇连行3日,沿途还要借宿牧民家中。这之后,虽然有公路修建,但受到降雪频繁、雪量巨大等自然因素影响,积雪难以及时清除,图瓦人进出仍是大问题。
山路要通车,最大的“敌人”是雪。叶尔兰是刘炎华的“班长”。他告诉记者,他们班组10个人人人都会驾驶铲车、扫雪机,可以相互替代。
一旦出现大规模降雪,铲车先上,推开一条单行道,紧接着由扫雪机拓宽路面,顶着探照灯的皮卡车殿后,它负责为大型机械引路以及提供柴油、垫木板等后勤保障。春节前,叶尔兰带领整个班组把90公里山路的积雪全部清理拓宽了一遍,总共花去近36个小时。
这次清雪以来,山里迎来难得的晴好天气,再无降雪,但因为路上风口较多,风吹雪会造成路面通行受阻,每天清晨6点的例行巡路工作必不可少。
从来到白房子的第一天起,叶尔兰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司机、牧民和外地游客。每天上午10点,他会向群友通报路况信息。同时,群友也可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向叶尔兰发出救援请求。
1月15日换班的班组要在山上过春节。除夕夜,班组里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同事和汉族同事一起张罗了一桌丰盛的大餐,观看了春晚。刘炎华说:“全班组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都是大叔了,在外面过个年也没什么。”
10位平凡的大叔,一条畅通的山路,却改变了禾木的冬天。
春节前夕,图瓦少年巴尔斯从布尔津县城赶到禾木村的姑姑家过年。他惊讶地发现,“路好了,线路车价格都降了,以往票价200元,碰上推山雪(一种小规模雪崩),可能要困十几个小时,现在100元钱,最多4个小时就到家了。”
冬季的禾木村,外面的世界不再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图瓦人开始自己驾车往返于山里山外。由于一天时间就足以从村里到县城跑个来回,图瓦人除夕的餐桌上也因此丰富了不少,各种时鲜蔬菜都能吃到,各种糖果零食一应俱全。
村里的人出得来,城里的人也进得去。道路通行状况彻底改善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在冬季前往禾木村、喀纳斯湖观光度假。“以前四驱的越野车都不一定能进山,现在两驱的小轿车装上雪地胎照样跑得欢。”往返于冲乎尔乡与禾木村多年的线路车司机李文革打趣地说:“山里有了这条‘高速公路’,游客只会越来越多!”